论文推介:
《兵地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共生发展研究》
专家照片:
个人简介:
白洋,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疆文旅发展智库专家,昌吉州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业技术顾问,《铁道运输与经济》青年编委。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累计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新2016和2023年疆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2018年新疆大学青年教师光华奖学金,2022年新疆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研究生指导导师”,2022-2023学年新疆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研究领域:
旅游经济、旅游交通
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打造共同富裕。提高兵团与地方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为全国的区域发展模式提供典型样本。文化是连接兵团与地方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研究文化旅游经济在兵团和地方的网络结构与共生关系,可以作为兵地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的文化价值。
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方法,通过研究中尺度都市圈的共生关系,分析兵地旅游资源共生演化、经济联系变化与网络结构特征,发现:
图 1 兵地旅游资源核密度分布
(1)兵地旅游资源空间聚集特征不断增强,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优于兵地,兵地优于兵团,兵地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偏利共生关系。
(2)兵地旅游资源非均衡共生特征明显,呈现“兵团依附地方方、弱势依托强势”分布特征,形成“中央一心多点→外围多心多点”共生演化格局。
(3)兵地旅游城市可达性呈现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兵地旅游经济呈现明显由乌昌为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兵地旅游经济联系共生网络呈现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核心集群、喀什地区-克州-和田地区-昆玉市为次核心集群、伊犁州直-可克达拉市为明显族群特征。
图 2 兵地旅游经济联系共生强度空间格局
图 3 兵地旅游经济联系共生网络拓扑关系
(4)基于共生理论,从组织形式与行为方式2个维度归纳兵地旅游“间歇寄生、间歇偏利共生、互惠共生”共生发展模式、“一核三点八心两圈三带”共生发展格局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同美”共生发展机制。
主要创新点:
(1)兵团与地方方既统一又并立、既隶属又单列的特殊体制导致其与以往区域旅游共生研究存在典型差异。
(2)基于兵地特殊嵌套体制具备多元要素共生特征,利于案例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文化共生、资源共生、产业共生主次递进、主客互动、深度融合发展的旅游共生系统。
(3)打破传统兵地旅游发展思维局限模式、为政策制定者和旅游行业从业者提供兵地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